Sunday, July 20, 2014

年輕意味著什麼?

這次的台灣之旅讓我收穫了一些東西,其中比較觸動我的,是台灣年輕人的活力。

在我看來,他們身上,除了台灣人普遍擁有的“拼”的精神,還閃爍著一股特有的生命力。讀書只是出頭的其中一種方式(到處可以看到xxx補習中心的招牌),很重要的一種。但慶倖的是,它在台灣絕不是唯一一種。還有許多年輕人,為了音樂,為了自己的創業,或者其他的愛好,穿梭在茫茫人海中。

這裡有一千零一種活法,無論你的愛好是什麼,總會有屬於你的天堂。 愛動漫,有宅男可以光顧的書店 (像誠品書店這種就比較大眾化)和主題咖啡廳,而且像One Piece 這種著名的漫畫還有它自己的主題展覽。愛藝術,到處都有大大小小的藝術展覽和文化活動。愛音樂,更有很多主唱歌手站台的酒吧活大型演唱會可以去。。。。總之,如果你是個愛生活的年輕人,那麼台灣真的是個很棒的地方。

而且台灣年輕人真的有兩把刷子。因為這個社會的包容性,(讀書並不是王道)他們是比較偏向于多才多藝的一群人,每個人都是鮮明的個體,沒有一窩蜂地選擇埋頭苦讀這一條枯燥的道路。

有些人的故事,真的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看《康熙來了》,主題是如何創業,邀請了許多有失敗經驗的年輕人來分享。顯然他們當中沒有誰讀書很棒,可是每個人都有很明確的目標,雖然失敗了,可是並沒有一蹶不振。其中有人又玩音樂(甚至出唱片),又自己創業,創業沒有維持下來,但是音樂卻一直在經營,同時籌備著東山再起,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當老闆的夢想。

這樣的精神真的很棒。從他們身上,我覺得自己走的路,除了平凡,還過於按部就班。

思想還是停留在初小上學的階段,讀了中二讀中三,讀了中學才可以上高中。以這樣的邏輯,那我上了大學,才可以工作,而履行了六年合約后,才可以出來創業。在這個過程中,我忘了很重要的一點:年輕就是本錢。年輕人有的是體力和精力,按部就班的調調,本來就不需要去遵循啊!  這個階段的人,應該吃得了苦,可以同時兼顧雙份,甚至三份工作,因為說實在的,讀書真的是一份很輕鬆的工作。當然如果一個人希望通過努力鑽研得到成功,那就必須腳踏實地地研究學術,不能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