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门就不知不觉地看完了。
韩寒写的东西,看着不痛不痒,但是却一针见血,不拐弯抹角的。
他不善于也不屑于利用修辞,堆砌辞藻这种行为也是绝迹于韩寒的作品中的。
但是他的利器是,用最浅显的文字,让你看着忍不住点头同意,因为那是赤裸裸的现实。
真相和现实往往很简单。
无奈人们的双眼却不愿意睁开。
所以作者喜欢打比方,给读者阐述这些被复杂化了的东西。
把它们比成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的狗血的事情。那么读者就算没有那样的经历,但是通过这个比方,感觉马上就出来了。
书是我下载到手机里一个拇指划一页这么读完的。直到那天想翻到下一页却被软件屡屡提示“这是最后一页了!”,才惊觉书已经读完了。
意犹未尽啊。
林雨翔的市南三中仿佛是02年青浦的锦绣园化身,它在召唤我,向我展示身子,勾起无限回忆。
里面描写的寄宿生活、打热水、打饭和游周庄的情节我都有现成的真实的记忆可以对比。
那段与Susan的从暗恋到涩恋到因为距离不了了之的青涩恋爱,是多少人的青春缩影。
人不可能永远青春,却永远有人青春着。
我想不论什么时候来看《三重门》,有的体会都是不一样的。
21岁的时候读它,感觉我还坠在青春的尾巴上,但是故事的主角已经不是我了。
但是冷眼相看的,不仅仅是别人的曾经也是自己的青春故事,也是穿插于这些故事的真相。是什么让韩寒如此独具慧眼,在污浊中看到真相?
我想必定是他从小痴读的古今书籍,奠定了他坚不能摧的价值观和原则。
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宝黛两人。
可是韩寒活在这个时代比他们幸福得多了。
他在人们开始有一点自我的个人意识、开始学会质疑的时候发声,一下子就揭露了那些人们觉得有点不对劲儿却也磨平了了几代人的东西。
这东西涵盖天朝政府倡导的一切的一位,虽然书中批了教育,但是这般教育下的产物,祸害到政治、环境、经济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可想而知的。
感谢有韩寒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感谢处女座的天性又让他坚持己见,拒绝被同化被洗脑。感谢他坚持自己相信的,一意孤行保全了灵魂的原貌。
个人认为韩寒没有伟大到在那样的国情下提倡民主,可是他可贵在他的真实,坚持自己的内心,把违反人理常规的现实摆在大家面前。
说他真实,因为他毫不掩饰,毫不做作,不假正经。
他没有提倡任何东西,只是希望用最浅显的文字让最多人看到这其实最简单的事实。